講者 : 01. 羅時憲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佛家的禪學 (附字幕) | 戒律學及禪修 | 10 | 羅時憲、字幕、諸宗、禪學、止觀 | |
唯識要義 (附字幕) | 法相唯識學 | 29 | 唯識、羅時憲、唯識要義、字幕稿 | |
淨土宗 (附字幕) | 淨土思想 | 8 | 羅時憲、淨土宗 | |
密宗 | 密教 | 7 | 羅時憲、密宗 | |
空宗與有宗 | 通論及佛教史 | 6 | 羅時憲、空宗、有宗 | |
中國佛教史 - 複本 (附字幕) | 中國佛學 | 17 | 羅時憲、字幕、諸宗、中國佛教史 | |
止觀大意 (附字幕) | 戒律學及禪修 | 6 | 羅時憲、字幕、禪學、止觀 | |
法相宗要義 | 法相唯識學 | 10 | 唯識、羅時憲、法相宗要義 | |
禪宗 | 中國佛學 | 8 | 羅時憲、禪宗 | |
西方要決 (附字幕) | 淨土思想 | 21 | 羅時憲、淨土宗 | |
《心經》 (附字幕) | 般若中觀學 | 7 | 羅時憲、般若、心經、字幕稿 | |
《唯識方隅》 (附字幕) | 法相唯識學 | 53 | 唯識、羅時憲、唯識方隅、字幕稿 | |
華嚴宗 (附字幕) | 中國佛學 | 21 | 羅時憲、字幕稿、諸宗、華嚴宗 | |
中國佛教史(附字幕) | 通論及佛教史 | 17 | 羅時憲、字幕、諸宗、中國佛教史 | |
1986 | 《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》 (附字幕) | 般若中觀學 | 53 | 羅時憲、般若、金剛經、字幕 |
《般若經》 (附字幕) | 般若中觀學 | 14 | 羅時憲、般若、般若經 | |
1988 | 《解深密經》 (附字幕) | 法相唯識學 | 126 | 唯識、解深密經、字幕 |
《解深密經》之〈分別瑜伽品〉 (附字幕) | 法相唯識學 | 22 | 唯識、解深密經、羅時憲、字幕、分別瑜伽品 | |
《瑜伽師地論》 (附字幕) | 法相唯識學 | 38 | 唯識、羅時憲、瑜伽師地論、字幕 | |
《現觀莊嚴論》 (附字幕) | 法相唯識學 | 56 | 羅時憲、般若、現觀莊嚴論 | |
《唯識三十頌》 (附字幕) | 法相唯識學 | 55 | 唯識、羅時憲、唯識三十頌、字幕稿 | |
《成唯識論述記》 (附字幕) | 法相唯識學 | 13 | 唯識、羅時憲、成唯識論、字幕稿 |
講者 : 04. 趙國森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《佛遺教經論》 | 經論選 | 15 | 趙國森、佛遺教經論 | |
2007 | 《般若經》選 : 港大漢文佛典 2007 – 複本 | 香港大學漢文佛典證書課程 | 10 | 趙國森、漢文佛典、諸經選要 |
2004 | 《唯識方隅》 2004 | 法相唯識學 | 90 | 唯識方隅、趙國森、唯識學 |
2005 | 佛教與人生 | 通論及佛教史 | 17 | 趙國森、通論、佛教與人生 |
2004 | 緣起(附心經) | 通論及佛教史 | 10 | 心經、趙國森、通論 |
2007 | 《般若經》選 : 港大漢文佛典 2007 | 般若中觀學 | 10 | 趙國森、漢文佛典、諸經選要 |
2006 | 《維摩詰經》 | 般若中觀學 | 38 | 趙國森、維摩詰經、方廣 |
2007 | 《華嚴、解深密經》選 : 港大漢文佛典2007 - 複本 | 香港大學漢文佛典證書課程 | 10 | 趙國森、漢文佛典、諸經選要 |
2008/2011 | 《中論》選讀: 港大漢文佛典 2008 ,2011 | 般若中觀學 | 22 | 趙國森、漢文佛典、中觀學與如來藏 |
2007 | 《華嚴、解深密經》選 : 港大漢文佛典2007 | 法相唯識學 | 10 | 趙國森、漢文佛典、諸經選要 |
2008/2011 | 《中論》選讀: 港大漢文佛典 2008 ,2011 - 複本 | 香港大學漢文佛典證書課程 | 22 | 趙國森、漢文佛典、中觀學與如來藏 |
2009 | 《瑜伽師地論.菩薩地》 | 法相唯識學 | 138 | 瑜伽師地論、趙國森、唯識學、菩薩地 |
2005 | 《瑜伽師地論.真實義品》 | 法相唯識學 | 14 | 瑜伽師地論、趙國森、唯識學、真實義品 |
2009 | 《辯中邊論.辯相品》: 港大漢文佛典2009 - 複本 | 香港大學漢文佛典證書課程 | 10 | 趙國森、漢文佛典、唯識學 |
2005 | 《辯中邊論》2005 | 法相唯識學 | 37 | 趙國森、唯識學、辯中邊論 |
2009 | 《辯中邊論.辯相品》: 港大漢文佛典2009 | 法相唯識學 | 10 | 趙國森、漢文佛典、唯識學 |
2005 | 《攝大乘論》2005 | 法相唯識學 | 63 | 趙國森、唯識學、攝大乘論 |
2018 | 《攝大乘論》及釋諸譯對讀 | 法相唯識學 | 83 | 趙國森、唯識學、攝大乘論 |
2017 | 世親菩薩 : 《三自性論》 | 法相唯識學 | 56 | 趙國森、唯識學、三自性論 |
2015 | 《唯識三十論》安慧釋 | 法相唯識學 | 29 | 趙國森、唯識學、唯識三十論 |
2009 | 韓清淨 : 《十義量》 | 法相唯識學 | 47 | 趙國森、唯識學 |
講者 : S. 衍希法師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8 | 「彌勒淨土」講座系列 : 第二講 彌勒上生經略析 (附字幕) | 淨土思想 | 3 | 淨土思想、「彌勒淨土」講座系列、衍希法師 |
2018 | 「彌勒淨土」講座系列 : 第三講 彌勒下生經略析 (附字幕) | 淨土思想 | 3 | 淨土思想、「彌勒淨土」講座系列、衍希法師 |
講者 : S. 覺泰法師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6 | 淨土經論選講 : 《阿彌陀經義記》 | 淨土思想 | 7 | 淨土宗、「淨土・ 緣」 講座系列 |
講者 : 伍靜婷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6 | 慈宗青年文化節.唯識三十頌 (26-30頌) | 法相唯識學 | 1 | 唯識、慈宗青年文化節、伍靜婷 |
講者 : 何世文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0 | 基礎梵文(上)2010年 | 香港大學漢文佛典證書課程 | 12 | 漢文佛典、基礎梵文、何世文、梵文 |
2011 | 基礎梵文(下)2011年 | 香港大學漢文佛典證書課程 | 14 | 漢文佛典、基礎梵文、何世文、梵文 |
講者 : 劉敏華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6 | 密乘佛教 :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 2016及2017 | 密教 | 7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劉敏華 |
2016 | 密乘佛教 :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 2016及2017- 複本 |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 | 7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劉敏華 |
講者 : 吳炫樺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6 | 淨土經論選講 : 《稱讚淨土佛攝受經》及《佛說觀無量壽經》 | 淨土思想 | 4 | 淨土宗、「淨土・ 緣」 講座系列 |
2016 | 「淨土・ 緣」 講座系列 : 第一講西方淨土的藝術意念 | 淨土思想 | 1 | 淨土宗、「淨土・ 緣」 講座系列、吳炫樺 |
講者 : 吳炳榮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9 | 佛教邏輯 之 因明講座 : 印度邏輯因明的發展及特色 | 因明學 | 2 | 佛教邏輯 之 因明講座、因明、吳炳榮 |
講者 : 尤堅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8 | 「彌勒淨土」講座系列 : 第五講 識變淨土的原理 (附字幕) | 淨土思想 | 3 | 尤堅、淨土思想、「彌勒淨土」講座系列 |
2016 | 慈宗青年文化節.唯識三十頌 (1-7頌) | 法相唯識學 | 1 | 唯識、尤堅、慈宗青年文化節 |
2016 | 慈宗青年文化節.唯識三十頌 (17-25頌) | 法相唯識學 | 1 | 唯識、尤堅、慈宗青年文化節 |
2016 | 唯識宗的業論系統 : 2016「唯識思想」講座系列 | 法相唯識學 | 2 | 唯識、「唯識思想」講座系列、尤堅 |
講者 : 岑寬華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6 | 原始佛學《四阿含經》: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 2016-2018- 複本 |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 | 12 | 岑寬華、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 |
2016 | 原始佛學《四阿含經》: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 2016-2018 | 原始及部派佛教與南傳佛教 | 12 | 岑寬華、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 |
2016 | 《阿含經的智慧·禪法與禪思》 | 原始及部派佛教與南傳佛教 | 92 | 岑寬華、原始佛教、阿含經的智慧 |
講者 : 張漢釗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04 | 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 | 經論選 | 19 | 張漢釗、通論、菩提道次第廣論 |
2004 | 西方要決 2004 | 淨土思想 | 17 | 張漢釗、西方要決、淨土 |
2004 | 淨土三經選 | 淨土思想 | 22 | 張漢釗、淨土三經選、淨土 |
2005 | 《 因明入正理論》- 2006 | 因明學 | 22 | 因明、張漢釗、因明入正理論 |
2009 | 《唯識方隅》2009 | 法相唯識學 | 99 | 唯識方隅、張漢釗、法相唯識學 |
2018 | 《瑜伽菩薩戒》2004及2018 | 戒律學及禪修 | 35 | 張漢釗、通論、瑜伽菩薩戒 |
2019 | 《解深密經》〈分別瑜伽品〉、〈地波羅蜜多品〉、〈如來成所作事品〉圓測疏節要 | 法相唯識學 | 45 | 解深密經、張漢釗、法相唯識學 |
2018 | 《現觀莊嚴論》(只有由2018年3月4日開始的檔案) | 法相唯識學 | 86 | 現觀莊嚴論、張漢釗、般若中觀學 |
2010 | 《攝大乘論》2010 | 法相唯識學 | 110 | 張漢釗、法相唯識學、攝大乘論 |
2013 | 《唯識三十頌》 | 法相唯識學 | 280 | 唯識三十頌、張漢釗、法相唯識學 |
2016 | 《八識規矩頌》 | 法相唯識學 | 32 | 張漢釗、法相唯識學、八識規矩頌 |
2005 | 五重唯識觀 | 法相唯識學 | 47 | 張漢釗、五重唯識觀、法相唯識學 |
講者 : 張翠蘭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6 | 部派佛學《異部宗輪論》: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2016及2017- 複本 |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 | 5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張翠蘭 |
2016 | 部派佛學《異部宗輪論》: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2016及2017 | 原始及部派佛教與南傳佛教 | 5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張翠蘭 |
2017 | 中期大乘佛學(瑜伽行派) :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2017 | 法相唯識學 | 4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張翠蘭 |
2017 | 中期大乘佛學(瑜伽行派) :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2017 - 複本 |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 | 3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張翠蘭 |
講者 : 李葛夫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08/2011 | 《大乘起信論》選 : 港大漢文佛典2008及2011 | 如來藏思想 | 21 | 李葛夫、漢文佛典、中觀學與如來藏 |
2007 | 淨土三經選 : 港大漢文佛典 2007 | 淨土思想 | 10 | 李葛夫、漢文佛典、諸經選要 |
2010 | 《摩訶止觀選》: 港大漢文佛典 2010 | 戒律學及禪修 | 10 | 李葛夫、漢文佛典、中國佛學 |
2010 | 《華嚴經》、淨土三經選 : 港大漢文佛典 2010 - 複本1 | 淨土思想 | 12 | 李葛夫、漢文佛典、諸經選要 |
2007 | 淨土三經選 : 港大漢文佛典 2007 - 複本 | 香港大學漢文佛典證書課程 | 10 | 李葛夫、漢文佛典、諸經選要 |
2010 | 《華嚴經》、淨土三經選 : 港大漢文佛典 2010 – 複本2 | 香港大學漢文佛典證書課程 | 12 | 李葛夫、漢文佛典、諸經選要 |
2009 | 《瑜伽師地論戒品》: 港大漢文佛典2009 | 戒律學及禪修 | 10 | 李葛夫、漢文佛典、唯識學 |
2010 | 《華嚴經》、淨土三經選 : 港大漢文佛典 2010 | 法相唯識學 | 12 | 李葛夫、漢文佛典、諸經選要 |
2011 | 《入中論》選 : 港大漢文佛典2011 | 般若中觀學 | 12 | 李葛夫、漢文佛典、中觀學與如來藏 |
2011 | 《入中論》選 : 港大漢文佛典2011 -複本 | 香港大學漢文佛典證書課程 | 12 | 李葛夫、漢文佛典、中觀學與如來藏 |
2009 | 《瑜伽師地論戒品》: 港大漢文佛典2009 - 複本 | 香港大學漢文佛典證書課程 | 10 | 李葛夫、漢文佛典、唯識學 |
2008/2011 | 《大乘起信論》選 : 港大漢文佛典2008及2011 - 複本 | 香港大學漢文佛典證書課程 | 21 | 李葛夫、漢文佛典、中觀學與如來藏 |
2010 | 《摩訶止觀選》: 港大漢文佛典 2010 - 複本 | 香港大學漢文佛典證書課程 | 10 | 李葛夫、漢文佛典、中國佛學 |
講者 : 羅偉輝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6 | 慈宗青年文化節.唯識三十頌 (8-16頌) | 法相唯識學 | 1 | 唯識、慈宗青年文化節、羅偉輝 |
講者 : 蕭樹錚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09 | 《清淨道論》 (修止部分) | 原始及部派佛教與南傳佛教 | 195 | 佛教史及諸宗、清淨道論、蕭樹錚 |
2017 | 南傳菩薩道 | 原始及部派佛教與南傳佛教 | 21 | 佛教史及諸宗、蕭樹錚、南傳菩薩道 |
講者 : 辛漢威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0 | 《大日經》選 : 港大漢文佛典2010 | 密教 | 13 | 辛漢威、漢文佛典、諸經選要 |
2010 | 《大日經》選 : 港大漢文佛典2010 - 複本 | 香港大學漢文佛典證書課程 | 13 | 辛漢威、漢文佛典、諸經選要 |
講者 : 郭浩華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6 | 淨土經論選講 : 彌勒淨土法門 | 淨土思想 | 4 | 淨土宗、「淨土・ 緣」 講座系列 |
講者 : 鄭慧儀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8 | 「彌勒淨土」講座系列 : 第四講 非止於唯識宗的彌勒信仰 (附字幕) | 淨土思想 | 3 | 淨土思想、「彌勒淨土」講座系列、鄭慧儀 |
講者 : 陳國釗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6 | 中期大乘佛學(如來藏學說)2016 | 如來藏思想 | 2 | 岑寬華、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陳國釗 |
2016 | 中期大乘佛學(瑜伽行派) :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2016 | 法相唯識學 | 4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陳國釗 |
2016 | 中期大乘佛學(瑜伽行派) :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2016 - 複本 |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 | 4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陳國釗 |
2016 | 中期大乘佛學(如來藏學說)2016 - 複本 |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 | 2 | 岑寬華、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陳國釗 |
講者 : 陳森田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0 | 《肇論》選 : 港大漢文佛典 2010 | 中國佛學 | 10 | 陳森田、漢文佛典、中國佛學 |
2011 | 《百論》及《十二門論》選 : 港大漢文佛典 2011 - 複本 | 香港大學漢文佛典證書課程 | 12 | 陳森田、漢文佛典、中觀學與如來藏 |
2011 | 《百論》及《十二門論》選 : 港大漢文佛典 2011 | 般若中觀學 | 12 | 陳森田、漢文佛典、中觀學與如來藏 |
2011 | 《肇論》選 : 港大漢文佛典 2010 - 複本 | 香港大學漢文佛典證書課程 | 10 | 陳森田、漢文佛典、中國佛學 |
2016 | 唯識學的知識論 : 2016「唯識思想」講座系列 | 法相唯識學 | 2 | 唯識、「唯識思想」講座系列、陳森田 |
講者 : 陳瓊璀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講者 : 陳裕皇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7 | 中期大乘佛學(如來藏學說)2017 | 如來藏思想 | 2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陳裕皇 |
2016/2017 | 晚期大乘佛學 :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 2016及2017 | 通論及佛教史 | 7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陳裕皇 |
2017 | 中期大乘佛學(如來藏學說)2017 - 複本 |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 | 2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陳裕皇 |
2006/2007 | 晚期大乘佛學 :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 2016及2017 - 複本 |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 | 7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陳裕皇 |
講者 : 陳達志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6/2017 | 初期大乘佛學(般若系統及中觀學派):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 2016及2017 | 般若中觀學 | 7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陳達志 |
2016 | 初期大乘佛學概說 :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 2016及2017 - 複本 |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 | 4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陳達志 |
2016/2017 | 初期大乘佛學(般若系統及中觀學派):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 2016及2017- 複本 |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 | 7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陳達志 |
2016 | 初期大乘佛學概說 :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 2016及2017 | 通論及佛教史 | 4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陳達志 |
講者 : 駱慧瑛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8 | 「彌勒淨土」講座系列 : 第一講 彌勒菩薩的淨土世界 (附字幕) | 淨土思想 | 4 | 淨土思想、「彌勒淨土」講座系列、駱慧瑛 |
講者 : 麥國豪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6/2017 | 部派佛學概說 :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 2016及2017 - 複本 |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 | 6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麥國豪 |
2016/2017 | 部派佛學概說 :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2016及2017 | 原始及部派佛教與南傳佛教 | 6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麥國豪 |
2018 | 中期大乘佛學(瑜伽行派) :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2018 - 複本 |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 | 4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麥國豪 |
2018 | 中期大乘佛學(瑜伽行派) : 佛學星期班 (進修班)2018 | 法相唯識學 | 4 | 佛學星期班(進修班)、麥國豪 |
講者 : 麥超美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6 | 「淨土・ 緣」 講座系列 : 第五講敦煌石窟的淨土變 | 淨土思想 | 1 | 淨土宗、「淨土・ 緣」 講座系列、麥超美 |
講者 : 黃家樹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07/2010 | 《雜阿含經》選 : 港大漢文佛典2007 及 2010 – 複本 | 香港大學漢文佛典證書課程 | 22 | 漢文佛典、諸經選要、黃家樹 |
2007/2010 | 《雜阿含經》選 : 港大漢文佛典2007 及 2010 | 原始及部派佛教與南傳佛教 | 22 | 漢文佛典、諸經選要、黃家樹 |
講者 : 黃廣昌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9 | 佛教邏輯 之 因明講座 : 陳那因明的推理性質 | 因明學 | 2 | 黃廣昌、佛教邏輯 之 因明講座、因明 |
2016 | 唯識無外境的哲理 : 2016「唯識思想」講座系列 | 法相唯識學 | 2 | 唯識、「唯識思想」講座系列、黃廣昌 |
講者 : 黃彥鳳 ( 黃笑鳳 )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6 | 「淨土・ 緣」 講座系列 : 第三講淨土的唯識意涵 | 淨土思想 | 1 | 淨土宗、「淨土・ 緣」 講座系列、黃笑鳳 |
講者 : 黎國權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6 | 淨土經論選講 : 佛說無量壽經 | 淨土思想 | 4 | 淨土宗、「淨土・ 緣」 講座系列 |
2016 | 「淨土・ 緣」 講座系列 : 第四講從設計學看西方淨土 | 淨土思想 | 1 | 淨土宗、「淨土・ 緣」 講座系列、黎國權 |
講者 : 黎志堅 | ||||
年份 | 講題 | 類別 | 節數 | 標籤 |
2017 | 《因明入正理論》- 2017 | 因明學 | 26 | 黎志堅、因明入正理論、通論 |
2019 | 佛教邏輯 之 因明講座 : 法稱因明「三因說」的介紹 | 因明學 | 2 | 黎志堅、佛教邏輯 之 因明講座、因明 |
2016 | 唯識宗的發展源流 : 2016「唯識思想」講座系列 | 法相唯識學 | 3 | 唯識、「唯識思想」講座系列、黎志堅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