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雁姿 博士,香港大學哲學博士,新亞研究所文學博士,香港科技大學哲學碩士,新亞研究所文學碩士,著作有《陳那觀所緣緣論之研究》等。
陳雁姿博士,八十年代初開始追隨羅時憲先生及李潤生先生修讀佛學。2007年接任佛教法相學會主席一職至2018年,一直遵行兩位先生的弘法方針及學風。在任期間,得會友的捐助購得現時的會址。又拓展網上學習渠道,將本會成為香港當時唯一能夠將講座作現場直播,並設立講座錄影的資料庫,包括唯識、因明、般若、中觀及中國佛學等,方便海內外的學佛人士在網上修讀。又延續李先生的弘法計劃,策劃四屆《佛經選要》講座,培訓約四十多名新進講者。又進行撰寫《瑜伽師地論解讀》叢書等出版工作。2011年獲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聘任為客席助理教授,於碩士班講授唯識思想,及統籌「四年制漢文佛典證書課程」。又與慈氏學會協辦學術研討會,發表學術研究的文章。現任新亞研究所佛學中心及志蓮淨苑研究員,定期舉辦佛學講座。又統籌與福建廣化寺合作出版本會的書籍,流通國內。
陳博士著作有《陳那觀所緣緣論之研究》,是以因明論證唯識的書籍。並發表二十多篇佛學論文,編寫佛教崑劇《未生怨》、《解怨記》、《無怨道》,並在中、港、台、新加坡巡迴演出。
資歷
1. 泰國國際佛教大學客座教授
2. 香港佛法中心 ( 斯里蘭卡凱拉尼亞University of Kelaniya ) 客座副教授
3.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客座助理教授
4. 志蓮淨苑文化部研究員及夜書院講師
5. 新亞研究所佛學中心研究員
6. 佛教法相學會主席(2007-2018)
7. 佛教法相學會弘法資源有限公司董事
8. 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委任為佛學專家(2010-2018)
9. 於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、佛教法相學會、能仁書院、香港佛教僧伽學院、真言宗女居士林、妙華佛學會、三輪佛學社、佛學班同學會等佛教團體擔任佛學課程講師
研究專長
唯識學、般若學、因明學
著作、文章:
著 作 | 內 容 |
《陳那觀所緣緣論之研究》 | 陳那菩薩是世界知名的佛教邏輯大師,他所撰述的《觀所緣緣論》是唯識學及因明學的重要典籍。本書以《觀所緣緣論》的理論為中心,藉以探究佛教知識論的學說。 陳那非常扼要地對經驗知識產生的條件、感覺對象的存在涵義,知識成立的形式結構,以及知識構作的先在能力等哲學問題作出透闢的探究。 本書的特點: 一、 將「所緣緣」這一概念置於佛教思想史上作全面的探討,以明所緣緣的理論在佛教各個時期的形成與演變的軌跡,並闡釋其在大小乘理論上的哲學意涵。 二、依大小乘經論上溯《觀所緣緣論》的思想淵源,作者確定其中理念基準來自阿毗達磨的論典,並搜集出頗多文獻上的證明。 三、根據現存《觀所緣緣論》的漢、藏、英譯本作出對照,以勘察其中重要語詞及文義在翻譯上的異同,藉以推尋本論的原義。並將藏本《觀所緣緣論》的漢譯全文作出詳盡的闡釋。 四、指出陳那《觀所緣緣論》與《集量論》在理論上的延續關係及他對所緣緣義的演繹,藉此可以瞭解陳那知識論的全貌。 五、探索陳那的「有相唯識」對後期唯識家在建構完整的認知關係與形象真實論的意義和影響。 |
文 章 | 刊登日期 |
〈枯山水 ─ 園林美學的一瞥〉,《毅圃》16,p. 37-39, | 1998年 |
〈克己復禮真詮的爭論〉,《毅圃》24,p.11-19 | 2000年 |
《大乘起信論》心意識說之探析 | 2004年7月25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