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60周年紀念講座*
「唯識思想」

網上同步直播 及 重溫

講座時間:晚上七時三十分至九時
講座地點:博藝館
九龍 荔枝角 長沙灣道 932號 興迅廣場 25樓 (港鐵荔枝角站C出口)

1. 法相學會承傳唯識的意義
講者:趙敬邦博士
日期:2025年7月11日 (五)

講者簡介:
○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宗教及神學哲學博士
○新亞研究所佛學中心副研究員 

講座內容:
「你真的想瞭解佛經的話,你一定要讀唯識。」羅時憲先生如此評價唯識的重要性。本講即介紹由羅先生創立的法相學會,如何透過承傳唯識幫助在華佛教朝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2. 轉識成智的轉依思想
講者:陳雁姿教授
日期:2025年7月18日 (五)

講者簡介:
○香港大學哲學博士。泰國國際佛教大學客座教授
○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客座教授
○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客座助理教授

講座內容:
唯識宗詳說身心轉化的「轉依」過程,由最初修定而得輕安,第四禪捨念清淨,證道時轉凡成聖,成佛時「轉識成智」,即轉八識成四智,統攝無量功德,是完美人格的極致表現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3. 《楞伽經》的唯識思想
講者:陳瓊璀老師
日期:2025年7月25日 (五)

講者簡介:
○現任志蓮淨苑文化部研究員
○志蓮夜書院佛學科講師

講座內容:
《楞伽經》為大乘佛教中融會法相唯識與如來藏思想的重要經典,經文主旨提出,若於五法、三自性、八識、二無我究竟通達,遠離遍計所執,則能善入如幻三昧,作自利利他大行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4. 無心五位
講者:陳森田老師
日期:2025年8月1日 (五)

講者簡介:
○畢業於能仁研究所、香港科技大學
○隨李潤生教授及吳汝鈞教授研習佛學

講座內容:
《唯識三十頌》指出意識暫斷的五種階位,包括生無想天、無心二定、無心睡眠及無心悶絕。本講座將依《成唯識論》對此五位進行解說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5. 部派佛教對唯識思想的影響及貢獻
講者:尤堅老師
日期:2025年8月8日 (五)

講者簡介:
○中文大學法律碩士,現為外資銀行副總裁
○凱拉尼亞大學博士生,主攻部派佛教思想
○港大佛學碩士、漢文佛典、新亞研究所講師

講座內容:
探討部派佛教的法義系統、經部種子學說、有部因果論及認識論,如何影響唯識學的熏習與輪迴理論,並推動萬法唯識思想的確立,標誌佛教從現象分析轉向認知主體的探索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6. 唯識教義拾遺與反思
講者:衍空法師
日期:2025年8月15日 (五)

講者簡介:
○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前任總監
○覺醒心靈成長中心住持
○香港佛教聯合會常務董事

講座內容:
本次講座的主題包括:「遍計所執性」中「遍計」和「所執」的字義和解釋,五遍行心所與禪修等。希望能引發大家對唯識思想的進一步探討與反思,共同深化對佛法的理解和運用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公開講座 ∣ 免費入場 ∣ 歡迎各界人士參與 ∣ 毋須報名,額滿即止
本活動由陳廷驊基金會捐助
主辦機構:佛教法相學會